徽州古民居紀實之風水篇
字號:T|T
2017-01-23 13:41:18文章來源:網絡責任編輯:清馨園林點擊:
徽州傳統宅園探尋之旅,正式開啟。由這一刻開始,我們可以從杜銳華先生的探索紀實中,感知匠心,見微觀著,領略富蘭克所主張的生活情懷。
紀游
今天,我帶著欣賞的心,正式啟程徽州。因為只有晚上的飛機到黃山,所以我先在黃山腳下找了一旅館住下。第二天清晨,我急不及待地開著租來的小車,正式開往徽州。我特意在導航中選了一段行程最長,又能經過西坑、云村等古村落的省道。沿路的車不算多,沒到幾步,就會看見田野,這種風景,在城市里確實難得一見。一路上我在想,當從哪探尋徽州蘊藏的智慧?當下,正值深秋的天氣,清爽怡人,迎面的風都帶著土地的氣息。這時我腦海頓時出現了“風水”兩字,嗯,沒錯,如何在建筑和空間布局中,構建遵從自然,風生水起的格局,這確實是個值得解讀的話題。
風水,人與自然的和諧匠心
了解徽州古民居應該從風水之門進入。風水在古徽州村落選址規劃,房屋布局建造有著重要作用,不過,古時候的風水和你現在接觸到的風水不是一回事。
徽州傳統宅園探尋之旅,正式開啟。由這一刻開始,我們可以從杜銳華先生的探索紀實中,感知匠心,見微觀著,領略富蘭克所主張的生活情懷。
回顧我以前曾閱讀過的建筑研究的書籍,在徽州建筑的鼎盛時期,所謂的風水,是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規律的方法,遠古時代就有類似風水的探索,天干地支,農歷,五行等等都是風水的成果,不過那時不叫風水叫卜筮。
有一本書叫《周易》,成了后世風水學的理論本源,這本書也是儒家學派的理論本源。由于理學對世界本源的極度關注,后世眾多儒生投入到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探索中--轉行專注風水事業。他們做田野調查,親自山上理清山脈走勢,了解當地氣候,查勘水文植被土壤,然后才給出村莊選址規劃,房屋布局建造的建議,風水成為一個行業,職業化了。
作為一個設計師,其實我并不懂風水這門道,但從科學的角度,我對“風水”確是心存敬畏。風水和儒學同出一脈,一個發展為自然科學,一個發展為社會科學,到了北宋,事情又起了變化,有個大儒叫周敦頤,他對宇宙是怎么回事,世界本源是什么很感興趣(和霍金關心的終極問題一樣的),研究起太極圖,并寫出《太極圖說》,并同時跨了佛學道教和陰陽學的界,厲害了,很快出了三個大人物繼承了周老師的衣缽,正式創立了新的儒學---理學,他們是程顥、程頤和朱熹。而最有影響力的朱熹祖籍徽州生在今福建,他不單對后世社會倫理影響深遠,也對風水事業的發展影響深遠,他有一位高徒兼著述助手叫蔡元定,刪改了著名風水典籍《葬書》,由于蔡也是當時理學大儒,影響力大,導致風水學分為兩派。
徽州傳統宅園探尋之旅,正式開啟。由這一刻開始,我們可以從杜銳華先生的探索紀實中,感知匠心,見微觀著,領略富蘭克所主張的生活情懷。
今天,我探尋的徽州古民居,正是在理學,風水最鼎盛時期幾百年間建造形成,留給當世最精華的古代建筑樣本,可以說是理學風水學和建筑工程學的綜合結晶。這三者中,理學提倡的倫理禮教是第一位,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風水是第二位,也就是說符合倫理才能談居住舒適。
回到徽州古民居,風水的精華在哪呢?
得水為上,藏風聚氣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風水認為有生氣的地方適合人居住,而有水的地方才會有生氣,太猛的風會令生氣消散,所以要控制風,有水就能讓生氣源源不斷的發生,形成一個流動的氣息,稱為“生氣”,你看太極圖就是一個動態的循環的象征。
徽州古民居每一座房子都有一個小氣候,都有一個微循環系統。
徽州村落的選址上講究“枕山、環水、面屏”,前為平坦谷地,有河流水塘,后依黃山山脈可以屏擋冬日北來寒流,面朝尺度較小的山坡以及河流則有利于接納夏日南來涼風并利于取水方便,朝陽可以爭取良好日照,緩坡可以免受洪澇之災,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調整小氣候。
下面是我所在的地方,我用地圖紅頭針標注了一下。
白天風從谷底吹向山上,稱谷風,晚上風從山上下來,稱為山風。風在平原進入山谷,風力會明顯增大(現在高層小區樓宇間風特別大就是這原理),風太大是風水禁忌。
徽州人控制風用了兩個手段:封閉式高墻;用高墻把風擋住,風從十米高的屋頂吹過,屋頂形成負壓,帶出屋里的空氣流動(汽車開天窗換氣同理),人感覺不到風,但氣息流動,令人舒服。
控制風的第二個方法:四水歸堂,下面我將詳細解讀一下這種空間布局的精髓。
四水歸堂,了不起的生活造詣
風水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所以住宅就必須有水,如果住宅沒有水的話,那么住宅就沒有生氣。那水怎么來呢?
控制風的第二個方法:四水歸堂,大家可能經常都聽到了,在風水上有什么好處可能大家不一定知道,就知道代表財不外流,實際上在風水上非常有作用。
四水歸堂,他是一個風水局,基本上,徽州是一個潮濕多雨的地區,雨水通過向內傾斜的瓦頂流向屋內,落到天井里面,然后讓雨水聚集在室內,在天井的下部,其實是對應著做了一個水池。在明代,四水歸堂的做法是上面一個非常窄的,東西走向的一個天井,這個天井下面,用圍欄做了一個水池,它是帶欄桿的,里面可以養魚種荷花。但后來到了清代的時候,這個欄桿就沒有了,然后就做了一個溝渠,溝渠下面其實是彎彎曲曲的一個暗渠,水不能一下子排到屋外面,他在屋里面其實彎彎曲曲排出去的,可以讓水分更長時間地留在那個屋里面。
然后在客廳或儀門位置專門挖了一個儲水的一個井,在地面上只留一個很小的一個小孔,夏天可以打開蓋子,水分可以散發出來。
再加上,徽州是特別悶熱潮濕的天氣,房子是木的構造,那么潮濕的水份就會滲透到整個房間的所有的木的結構,包括地里面墻上面。夏天的時候,太陽把墻曬的很熱,到了晚上,熱量就會把屋里的水分加快蒸發出來,水分散發出的時候就會把熱量帶走,空氣產生了流動,那么就有了生氣,居住品質大大提高。在當時的技術水平,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水之靈氣,自然匠心
徽州古民居的風水布局當然不止于此,亦難免帶有迷信色彩,但大多風水布局都是真正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符合理學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果我們尋找徽州古民居的匠心,風水可謂出類拔萃。
這一刻我的感想,富蘭克“尋匠系列”的新產品,正好也能利益于“得水為上”的自然哲學,富蘭克浴室柜,與水結下不解之緣,假如我能把“四水歸堂”“藏風納氣”這種象征居住舒適度的設計精髓,運用到產品上,我們所主張的“匠心生活觀”,也許能得到某種程度的體現。
傳統的生活智慧實在有太多精髓待我們去發現,嗯,下一篇,我再講講關于空間與舒適的尺度。待我放松身心,整理思緒。
以上是北京園林綠化公司為大家介紹的,有關徽州古民居紀實之風水篇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如果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可以在線咨詢我們,我們會竭誠為您服務,或是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010-62858902進行咨詢,北京園林綠化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鎮北辛莊路雙新辦公區3號樓。
紀游
今天,我帶著欣賞的心,正式啟程徽州。因為只有晚上的飛機到黃山,所以我先在黃山腳下找了一旅館住下。第二天清晨,我急不及待地開著租來的小車,正式開往徽州。我特意在導航中選了一段行程最長,又能經過西坑、云村等古村落的省道。沿路的車不算多,沒到幾步,就會看見田野,這種風景,在城市里確實難得一見。一路上我在想,當從哪探尋徽州蘊藏的智慧?當下,正值深秋的天氣,清爽怡人,迎面的風都帶著土地的氣息。這時我腦海頓時出現了“風水”兩字,嗯,沒錯,如何在建筑和空間布局中,構建遵從自然,風生水起的格局,這確實是個值得解讀的話題。
風水,人與自然的和諧匠心
了解徽州古民居應該從風水之門進入。風水在古徽州村落選址規劃,房屋布局建造有著重要作用,不過,古時候的風水和你現在接觸到的風水不是一回事。
徽州傳統宅園探尋之旅,正式開啟。由這一刻開始,我們可以從杜銳華先生的探索紀實中,感知匠心,見微觀著,領略富蘭克所主張的生活情懷。
回顧我以前曾閱讀過的建筑研究的書籍,在徽州建筑的鼎盛時期,所謂的風水,是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規律的方法,遠古時代就有類似風水的探索,天干地支,農歷,五行等等都是風水的成果,不過那時不叫風水叫卜筮。
有一本書叫《周易》,成了后世風水學的理論本源,這本書也是儒家學派的理論本源。由于理學對世界本源的極度關注,后世眾多儒生投入到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探索中--轉行專注風水事業。他們做田野調查,親自山上理清山脈走勢,了解當地氣候,查勘水文植被土壤,然后才給出村莊選址規劃,房屋布局建造的建議,風水成為一個行業,職業化了。
作為一個設計師,其實我并不懂風水這門道,但從科學的角度,我對“風水”確是心存敬畏。風水和儒學同出一脈,一個發展為自然科學,一個發展為社會科學,到了北宋,事情又起了變化,有個大儒叫周敦頤,他對宇宙是怎么回事,世界本源是什么很感興趣(和霍金關心的終極問題一樣的),研究起太極圖,并寫出《太極圖說》,并同時跨了佛學道教和陰陽學的界,厲害了,很快出了三個大人物繼承了周老師的衣缽,正式創立了新的儒學---理學,他們是程顥、程頤和朱熹。而最有影響力的朱熹祖籍徽州生在今福建,他不單對后世社會倫理影響深遠,也對風水事業的發展影響深遠,他有一位高徒兼著述助手叫蔡元定,刪改了著名風水典籍《葬書》,由于蔡也是當時理學大儒,影響力大,導致風水學分為兩派。
徽州傳統宅園探尋之旅,正式開啟。由這一刻開始,我們可以從杜銳華先生的探索紀實中,感知匠心,見微觀著,領略富蘭克所主張的生活情懷。
今天,我探尋的徽州古民居,正是在理學,風水最鼎盛時期幾百年間建造形成,留給當世最精華的古代建筑樣本,可以說是理學風水學和建筑工程學的綜合結晶。這三者中,理學提倡的倫理禮教是第一位,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風水是第二位,也就是說符合倫理才能談居住舒適。
回到徽州古民居,風水的精華在哪呢?
得水為上,藏風聚氣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風水認為有生氣的地方適合人居住,而有水的地方才會有生氣,太猛的風會令生氣消散,所以要控制風,有水就能讓生氣源源不斷的發生,形成一個流動的氣息,稱為“生氣”,你看太極圖就是一個動態的循環的象征。
徽州古民居每一座房子都有一個小氣候,都有一個微循環系統。
徽州村落的選址上講究“枕山、環水、面屏”,前為平坦谷地,有河流水塘,后依黃山山脈可以屏擋冬日北來寒流,面朝尺度較小的山坡以及河流則有利于接納夏日南來涼風并利于取水方便,朝陽可以爭取良好日照,緩坡可以免受洪澇之災,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調整小氣候。
下面是我所在的地方,我用地圖紅頭針標注了一下。
白天風從谷底吹向山上,稱谷風,晚上風從山上下來,稱為山風。風在平原進入山谷,風力會明顯增大(現在高層小區樓宇間風特別大就是這原理),風太大是風水禁忌。
徽州人控制風用了兩個手段:封閉式高墻;用高墻把風擋住,風從十米高的屋頂吹過,屋頂形成負壓,帶出屋里的空氣流動(汽車開天窗換氣同理),人感覺不到風,但氣息流動,令人舒服。
控制風的第二個方法:四水歸堂,下面我將詳細解讀一下這種空間布局的精髓。
四水歸堂,了不起的生活造詣
風水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所以住宅就必須有水,如果住宅沒有水的話,那么住宅就沒有生氣。那水怎么來呢?
控制風的第二個方法:四水歸堂,大家可能經常都聽到了,在風水上有什么好處可能大家不一定知道,就知道代表財不外流,實際上在風水上非常有作用。
四水歸堂,他是一個風水局,基本上,徽州是一個潮濕多雨的地區,雨水通過向內傾斜的瓦頂流向屋內,落到天井里面,然后讓雨水聚集在室內,在天井的下部,其實是對應著做了一個水池。在明代,四水歸堂的做法是上面一個非常窄的,東西走向的一個天井,這個天井下面,用圍欄做了一個水池,它是帶欄桿的,里面可以養魚種荷花。但后來到了清代的時候,這個欄桿就沒有了,然后就做了一個溝渠,溝渠下面其實是彎彎曲曲的一個暗渠,水不能一下子排到屋外面,他在屋里面其實彎彎曲曲排出去的,可以讓水分更長時間地留在那個屋里面。
然后在客廳或儀門位置專門挖了一個儲水的一個井,在地面上只留一個很小的一個小孔,夏天可以打開蓋子,水分可以散發出來。
再加上,徽州是特別悶熱潮濕的天氣,房子是木的構造,那么潮濕的水份就會滲透到整個房間的所有的木的結構,包括地里面墻上面。夏天的時候,太陽把墻曬的很熱,到了晚上,熱量就會把屋里的水分加快蒸發出來,水分散發出的時候就會把熱量帶走,空氣產生了流動,那么就有了生氣,居住品質大大提高。在當時的技術水平,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水之靈氣,自然匠心
徽州古民居的風水布局當然不止于此,亦難免帶有迷信色彩,但大多風水布局都是真正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符合理學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果我們尋找徽州古民居的匠心,風水可謂出類拔萃。
這一刻我的感想,富蘭克“尋匠系列”的新產品,正好也能利益于“得水為上”的自然哲學,富蘭克浴室柜,與水結下不解之緣,假如我能把“四水歸堂”“藏風納氣”這種象征居住舒適度的設計精髓,運用到產品上,我們所主張的“匠心生活觀”,也許能得到某種程度的體現。
傳統的生活智慧實在有太多精髓待我們去發現,嗯,下一篇,我再講講關于空間與舒適的尺度。待我放松身心,整理思緒。
以上是北京園林綠化公司為大家介紹的,有關徽州古民居紀實之風水篇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如果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可以在線咨詢我們,我們會竭誠為您服務,或是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010-62858902進行咨詢,北京園林綠化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鎮北辛莊路雙新辦公區3號樓。
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北京五環清馨園林綠化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