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護
字號:T|T
2017-02-21 10:27:15文章來源:網絡責任編輯:清馨園林點擊:
“十二五”以來,云南省林業部門啟動實施《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緊急行動計劃(2010—2015年)》,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2012—2015)》,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我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的經驗和成效得到國家林業局高度肯定,并樹立為典型向全國推廣。
2011年—2016年,云南省爭取各方支持,共投入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專項資金1089萬元,實施拯救保護項目47個,針對28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實施了專項調查、就地保護、近地保護、遷地保護、種質資源保存、野外回歸和監測等拯救保護措施。
通過實施大樹杜鵑、華蓋木、滇桐、多歧蘇鐵、景東翅子樹、彌勒苣苔6個物種的補充調查,發現了4個物種的新分布,其中彌勒苣苔的分布點由原來的1個增加至2個,分布面積由150畝擴大至300畝。開展了彌勒苣苔、華蓋木、景東翅子樹、萼翅藤、滇桐、云南藍果樹、漾濞槭7個物種的就地保護,共建設9個就地保護小區(點),確保了在保護地外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種群數量穩定。通過在昆明、玉溪、大理、保山、德宏、西雙版納等地建設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近地(遷地)保護園,開展華蓋木、漾濞槭、毛枝五針松、巧家五針松、文山兜蘭、滇桐、單性木蘭、觀光木等20余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人工繁育與遷地保護,成功繁育人工種苗10萬株。目前,遷地保護的華蓋木、滇桐等已開花,部分種類正常結實。
記者了解到,2016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聯合省內外多家科研、教學單位,成功申報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項目——“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未來5年,計劃實施中國西南地區143種優先保護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采集,建立系統完善的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資源信息庫。
以上是北京園林綠化公司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云南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護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如果還有什么想要咨詢的,可以在線咨詢我們,或是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010-62858902進行咨詢,北京園林綠化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鎮北辛莊路雙新辦公區3號樓。
2011年—2016年,云南省爭取各方支持,共投入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專項資金1089萬元,實施拯救保護項目47個,針對28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實施了專項調查、就地保護、近地保護、遷地保護、種質資源保存、野外回歸和監測等拯救保護措施。
通過實施大樹杜鵑、華蓋木、滇桐、多歧蘇鐵、景東翅子樹、彌勒苣苔6個物種的補充調查,發現了4個物種的新分布,其中彌勒苣苔的分布點由原來的1個增加至2個,分布面積由150畝擴大至300畝。開展了彌勒苣苔、華蓋木、景東翅子樹、萼翅藤、滇桐、云南藍果樹、漾濞槭7個物種的就地保護,共建設9個就地保護小區(點),確保了在保護地外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種群數量穩定。通過在昆明、玉溪、大理、保山、德宏、西雙版納等地建設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近地(遷地)保護園,開展華蓋木、漾濞槭、毛枝五針松、巧家五針松、文山兜蘭、滇桐、單性木蘭、觀光木等20余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人工繁育與遷地保護,成功繁育人工種苗10萬株。目前,遷地保護的華蓋木、滇桐等已開花,部分種類正常結實。
記者了解到,2016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聯合省內外多家科研、教學單位,成功申報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項目——“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項目。未來5年,計劃實施中國西南地區143種優先保護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采集,建立系統完善的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資源信息庫。
以上是北京園林綠化公司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云南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護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如果還有什么想要咨詢的,可以在線咨詢我們,或是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010-62858902進行咨詢,北京園林綠化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鎮北辛莊路雙新辦公區3號樓。
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北京五環清馨園林綠化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