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合理植物配置降低養護成本?
1.合理利用鄉土植物,做到適地適樹
園林景觀設計中,鄉土植物有著降低養護成本的絕對優勢。首先,鄉土植物能夠很好地適應當地的氣候、土壤等外界條件,從而在不影響苗木正常生長的前提下,達到減少養護過程中人工、機械、輔材投入的目的。其次,鄉土植物與當地環境的平衡必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平衡生態體系、改良土壤、減少水土流失、凈化空氣等方面均優于外來植物。再次,在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時,以鄉土植物為主,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還能體現地方特色和城市文化歷史,為當地群眾所喜愛。
所以,鄉土園林植物是本地的優勢物種,其特有的當地環境適應性、抗逆性使其更加易于養護管理,能夠有效節約養護成本。同時,其特有的人文意義和地方特色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2.以喬灌木為主
喬灌木是城市景觀的重要題材,它們在各類綠地中起著重要的骨干作用。相對色塊地被而言,喬灌木體型較高大、枝葉茂密、根系深廣,將它們應用于城市景觀中,能有效起到調節溫度、防風防塵、減弱噪音、保持水土等作用。 相反,季節性草花及草坪從生態效益來看,明顯要比喬灌木低得多。而且,季節性草花生長周期短,需不斷更換才能維持原有景觀,如大面積種植,將大大增加養護管理成本。同樣,草坪的護理成本也遠遠高于喬灌木。因此,為了控制后期的養護成本,在設計中應以喬灌木為主,盡可能地減少或控制季節性草花及草坪的運用。
3.選擇合適的苗木規格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選擇怎樣的苗木規格(尤其是喬灌木),也直接影響日后的養護成本。一般園林造景中,在沒有特殊要求的前提下,應選擇規格適中的幼青年苗木(一般喬木胸徑8~15cm,灌木地徑不高于6cm左右為宜),冠幅盡量控制在1/2~3/4冠。這樣的苗木相對生長勢旺盛,成活率高,易塑型,抗性較強,能有效減少設備和人工、輔材的投入,降低養護成本。
4.控制修剪造型園林植物的用量
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適當使用一些修剪造型植物,既能增加園林的表現手法,又可以豐富景觀的人文內涵。但如果過量地使用修剪造型植物,為保持其造型,勢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修剪,無形中也提高了養護成本。
5.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特性
為了適應生態環境,植物配置選擇應該在考慮其生長特性的前提下做到因地制宜。喜陽性植物應盡可能種植在陽光充足的地方;耐蔭性應盡量種植在陽光較少或者陰涼的區域;熱帶亞熱帶植物不能用于寒溫帶地域。同理,寒性植物不能用于熱帶地域,水生植物不能用于旱地種植等等。這種設計方法,無疑可以大大降低城市園林景觀的后期養護成本。
由于小氣候類型的不同,在同一個城市,不同的區域苗木的成活水平及養護難度也存在很大的差異。例如:早園竹是華北地區常見的景觀苗木,但是在高大建筑的西、北側或孤島式種植很難成活,而在建筑物南側種植卻無需投入過多精力進行防寒、養護就能得到較好的景觀效果。所以,配合植物周邊環境所制造的小氣候進行有針對性的植物配置,不僅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降低養護成本,還能提高苗木的景觀效果。
6.合理選擇苗木,減少蟲害
園林綠化設計樹種的選擇配置,須根據栽植地的具體情況而定,要與環境條件相協調、相適宜,從而增加園林的整體美。如根據綠地的性質、功能,選擇速生或慢生樹種;根據光照的強弱選擇陽性或陰性樹種;根據地勢和地下水位的高低,選擇抗旱或抗澇樹種;根據污染源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抗污染樹種;根據周圍建筑群的性質、高度和朝向,選擇不同形態、功能和要求的樹種;根據土層的厚薄選栽喬、灌、地被樹種;根據風力的大小選栽深根或淺根性樹種…… 此外,栽植位置如果違背了樹種的生物學特性,也易發生病蟲害。對于一些邊緣樹種和外來樹種,一定要考慮當地的適應性,栽植時要注意小氣候,才能避免其遭受嚴重傷害甚至死亡。
7.合理利用品種相生、相克原理
一些樹木由于習性互補,體內分泌物互相利用,和諧共處,稱為相生。一些樹木為了爭奪營養空間,從體內分泌放射出對相鄰樹木具有殺傷作用的有毒物質,稱為相克。樹種之間,樹種與環境之間,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關系。所以,在園林設計中,既要合理利用樹種間的關系,進行設計樹種的合理配置,避免人為造成病蟲害共生的環境條件;同時又要充分利用樹種互利的一面,以增加樹種間的合作共存和互利互惠,有效降低養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