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遂寧城市園林綠化規劃
從一個曾經再普通不過的西部傳統城市變身為一座具有活力的生態園林城市,如今,回望遂寧城市近年來的變化,出門見綠、人在綠中已經成為了市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今年來,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加大城市綠化建設,使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數逐步提高。
“打造‘生態’園林城市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它是提高城市環境和市民生活質量的有力保障,是一座城市標志性的風景線。”市園林局局長熊家遠說。
新增綠化面積
城市變得生機盎然
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是打造生態園林城市的重要指標。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綠地系統總體規劃,“綠化、美化、亮化、柔化”成為了今年遂寧市綠化建設的目標,并將城市改造工程與綠化建設有效結合。
“城市綠化猶如城市的一張‘臉’,它直接影響著城市形象和市民的生活。”熊家遠說,從今年年初截止目前,市城區增加公園綠地面積13200平方米,投入財政資金1200萬元,其中包括市城區的公園、游園、街頭等區域。為實現堤岸的柔化,今年市園林局還重點打造生態浮島,讓堤岸的攀巖植物與浮島的綠色植被相結合,使河堤景觀化。涉及到的市城區改造升級項目的綠化建設,包括濱江路步道改造及景觀提升項目、物流港新建和改造項目、開發區改造項目等。
昨(24)日,記者來到濱江中路看到,人行道中的綠化帶變得更加蔥綠,并不時散發出一股股芳香。護欄外的花壇中,種植了多種多樣的藤蔓植物,顯得格外生機盎然。
及時對癥下藥
為1.3萬平方米綠化“療傷”
市城區道路兩旁的綠化帶是隔離車道、美化城市環境的重要設施,但常常遭自然和人為破壞。“人為破壞一直是城市道路綠化的一個‘硬傷’,城市中總有一些人不守規矩,從而造成道路綠化嚴重受損。”據市園林局副局長馮文志介紹,今年較去年,城市道路綠化的損壞率上升了20%,除了大風、暴雨等自然因素外,人為破壞約占80%以上。今年1月至目前,市城區共補栽綠化面積達1.3萬平方米,主要包括草坪、灌木及行道樹等植被,對此市園林局在道路綠化帶中設置了鐵絲“警戒線”,防止綠化遭破壞。除了市城區道路綠化的補栽工作,市園林局每天都會采取分段分時的方式,對市城區道路綠化帶進行垃圾清理、除雜草及修剪等工作,安排灑水車早、晚對綠化帶澆水、除塵。
昨日中午,記者走訪市城區天宮路、渠河路及濱江路等多個路段,發現綠化帶中均設有鐵絲“警戒線”,綠化帶受損現象得到有效緩解。
與城管部門協作
“以點及面”促進綠化管理
城市綠化的損壞隨時都在發生,管理難度非常大,加之人力有限,很多受損綠化只能通過巡查發現,由于巡查面積過大,也不乏一些遺漏之處。
“綠化的破壞是持續性的,需要隨時監管,這無疑增加了工作量,按照以前的管理模式,根本無法面面俱到。” 馮文志告訴記者,以前市城區的綠化執法管理都是由市園林局的綠化監察負責,但由于人力有限,處罰也難“逗硬”,管理效果并不是很好。如今,與城市執法管理部門協作后,無疑是對城市綠化管理的一個有力補充,人員多了,管理面積自然就擴大了。如今,實施定人定崗網格化管理,有了強有力的約束制度,加之“以點及面”的管理方式,城市的綠化管理上升了一個新臺階。
城區有了天然“氧吧”
生活在這里怡然自得
“你能想到以前這一片是破舊不堪、垃圾遍地的河堤嗎?”市民賀福元說,他在濱江南路附近住了25年,對這一片很有感情。近年來,他親眼目睹了城南濕地公園從無到有的全過程,感受著城市綠化的新變化。“現在,這里成了美麗的環觀音湖濕地公園,綠樹環繞,鳥語花香,成了人們休閑、娛樂、鍛煉身體的樂園,每天都有人來這里散步、鍛煉、跳舞。”說起環觀音湖片區的變化,賀福元高興不已。
“以前經常去旅游,總覺得別的城市好。可現在遂寧城區的綠化景觀越來越多,猶如一個天然‘氧吧’,讓人流連忘返。”市民王成龍告訴記者,身邊已經有很多外地朋友在遂寧城區買了房子,就是沖著優美的城市環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