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道路景觀設計
字號:T|T
2016-08-18 17:13:16文章來源:網絡責任編輯:夏天點擊:
從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現在存在的問題、注意的問題、營造的問題等全面展開論述。強調城市道路建設中加強道路空間的景觀藝術設計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徑。
1概述
城市道路景觀綠化在現代化城市中起著重大作用,城市人口的密集、機動車輛的增加,自然環境的污染,使自然失去原有的平衡,平衡被破壞對人類生存和發展起著負面影響,在城市中交通擁擠的路段,如立交橋、交叉路口等這些環境污染較嚴重的地區,大量的進行景觀綠化種植設計,達到綠化、美化的效果。來提高整個城市的品位,利用自然植物特有的吸收CO2,放出02的功能,減輕空氣污染,還有除塵、防風、防噪音等功效。生態景觀應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根本出路。從物質上看城市道路是一個城市的“骨架”和“血管”,從精神上看城市景觀道路是決定人們關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
據觀測資料,在城市中40m寬的林帶,能夠降低噪音10—15dB,4m寬的綠籬可減弱噪音約6dB,根據蘇聯的測定,樹林下空氣的含沙塵量比露天廣場中的空氣含塵量低約42%。又根據北京的測定,多排樹木的道路比沒有樹木的道路能減弱風速約50%。
2道路景觀的構成
2.1內在因素
內在因素主要指道路紅線以內的景觀,按其功能,大致可分三類:
(1)實用性:路柵、路障、路燈、路鐘、坐椅,電話亭、郵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橋等;(2)審美性:街道樹、花壇、噴泉、雕塑等戶外藝術品,地面藝術鋪裝等;(3)視覺傳達性:交通標志、路標、路牌、海報、地面標志等。
2.2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背景建筑,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間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道路兩側建筑的構成形式、物質功能、視覺印象以及社會職能,決定著道路的空間特點;同時,建筑物的尺度應與城市路和諧,可采用雙重尺度,建筑的上部恰恰是在路上運動的汽車中人的視覺范圍內,因而只需設計色彩效果,而建筑的下部是慢速運動的行人視覺可及范圍,可采用人的尺度進行設計。因此,建筑是街區的門面,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物質和文化,建筑的優劣是衡量城市品位的一個重要標準。道路兩側建筑構成連續而明確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個城市景觀具有可識別性和可意向性的最有力的因素,具體體現在街道兩側建筑的高度,立面風格、尺度、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廣告、店招牌的位置、樣式等方面。
3道路景觀目前存在的問題
(1)忽視了綠化與地下管網、架空線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網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喬灌木,結果使植株生長勢態減弱,甚至因根系無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養分而死亡;在有架空電線的下面盲目栽植毛白楊、垂柳等大型喬木,因產生樹線矛盾不得不疏枝,影響了美化效果,更嚴重的是大風季節,因疏枝不及時,造成線路中斷,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危害。
(2)片面強調綠化,忽視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樹型不緊湊的灌木,影響步行或騎車;在較窄的分車帶上密植大量的喬灌木,阻擋了行車視線。在環島上,這一矛盾更為突出。
(3)設計形式單調且過于封閉。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沒有特色,沒有創新,缺乏生機與活力。分車帶兩側欄桿過高,顯得道路擁擠,影響市容。
(4)盲目選用外來植物品種。只顧眼前效果,不考慮長遠利益。選用未經引種馴化的外來植物品種,結果因不適應當地生態環境而逐漸死亡。不但造成經濟損失,而且影響綠化的整體效果。
4道路景觀應該注意的問題
(1)認真調查道路的周圍環境和立地條件,為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調查的指標有:周圍綠化現狀(綠化的布局、樹種及長勢)、土壤理化性質及地下、空中管線和大型公共場所。
(2)仔細、合理規劃。道路綠化包括行道樹、分車帶、中心環島和林蔭帶四個組成部分,為充分體現城市的美觀大方,不同的道路或同一條道路的不同地段要各有特色。綠化規劃在與周圍環境協調的同時,四個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種的選擇應密切配合,做到景色的相對統一。
①行道樹以冠大蔭濃的喬木為主,側重落葉類,夏季可遮蔭,冬季可為行人提供天然日光浴。間距5~8m,在有架空線地段,應選擇耐修剪的中等株形樹種。
②分車帶是道路綠化的重點。應結合自身寬度、所處車道性質及有無地下管線進行規劃。位于快車道之間的分車帶,以草坪和宿根花卉為主,適當配以小型花灌木。位于陜、慢車道之間的分車帶,寬度為2m以下或有地下管網的,以草坪和宿根花卉為主;寬度在2—4m且無地下管網的,可采用灌草結合的方式,做靈活多樣的大色塊規劃設計;寬度為4m以上且無地下管網的,除灌草結合外,還可配以小型喬木。
③中心環島地處道路交叉點,目的是疏導交通,要求綠化高度在0.7m以下,為使司機和行人能準確地觀察到周圍環境的變化,可采用小喬木和灌木、花、草結合的方式進行各種幾何圖案或變形設計。
④林蔭帶以方便居民步行或游憩為前提,參照公園、游園、街頭綠地進行喬、灌、草、花的合理優化配置;同時,可布置少量的園林設施,如園路、花架、花壇、園桌、園凳、宣傳欄等。
5道路景觀的營造
(1)生態性原則
城市景觀環境中要堅持生態優先,保證生物多樣性。生物的多樣性出于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是穩定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具體內容之一,同時也構成了自然景觀。城市景觀要有生氣,就必須建立在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基礎上。一切生物都離不開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創造宜于多種生物生長、發育的環境,才能達到生物的多樣性。因此,城市建設一方面要保護城市的自然資源,另一方面要對在城市化過程不可避免地被破壞的自然資源進行補償,并建立城市的人工生態系統,保證城市持續發展。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綠色中,絕不是空想,它是發展的方向,是可以逐步實現的。
(2)協調性原則
城市道路是一個有機整體,設計中要協調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關系,保證生態效益的充分發揮。同時要協調保護與開發、景觀與生態、投人與產出、建設與養護的多重關系,保證道路綠化體系的可持續發展。另外,還應協調道路沿線各功能地塊的總體景觀建設,保證城市綠化體系結構良性地整體發展。
(3)服務和諧性原則
城市道路景觀的服務對象為城市居民,景觀設計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并充分挖掘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地域特征,滿足各種不同情感的需求,盡量做到自然布景與規劃布景相結合。設計生態的濱河綠地,更應體現“天、地、人”三位一體的環境觀,追求天、地、人的和諧,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形成以人為本,回歸自然的主題。主要以自然美、植物美、景觀美為基礎,體現自然的重要性。形成綠地成片、樹木成林、花香四溢、環境優美、生態平衡的城市景區。
6結束語
優美的城市環境,宜人的道路綠化是人們對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工細琢的景觀式的道路綠化是自然景觀的提煉和再現,是人工藝術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相結合的再創造,它所體現的姿態美、意境美、蘊含著文化與藝術的融合與升華,使人感到親切、舒適、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現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標志。
道路綠化不僅具有景觀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運用植物生態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態環境良好循環的根本出路。
建設景觀化的道路應采取大手筆、大色塊的綠化手法,主要道路綠化帶的理想寬度至少是30m,才能有效地發揮植物材料的生態效應,只有樹立大園林的觀念,克服以往的“一條路,兩行樹”、綠化“小打小鬧”的做法,才能使城市環境面貌躍上一個新臺階。
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單靠道路綠化是不夠的,還必須建設“點(公園綠地”,“線(道路、河流、鐵路)”、“面(單位庭院、居住區)”、“帶(城市環型綠化帶)”、“網(郊區農田林網)”、“片(城市隔離片林)”等多層次、多結構、多組團城鄉一體化的大園林綠化體系。
以上便是北京園林綠化公司為您的介紹,有關淺談道路景觀設計,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如果還有什么相關問題想要了解可以在線咨詢我們,我們會為您帶來專業全面的服務,或是撥打熱線電話:010-62858902進行咨詢,北京園林綠化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鎮北辛莊路雙新辦公區3號樓。
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北京五環清馨園林綠化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