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園林建設中的常見問題
(一)植物種植的土壤條件惡劣和種植后保養未跟上
在城市擴建或新興城市的建設中,地基的填充物多為城市的生活垃圾或者是舊城區改造中產生的廢料,有的地段地勢相差比較大,
這意味著需要填充更多的垃圾或廢料,而這樣就根本沒有適合植物生長所需的土壤。雖然一些城市會在填充垃圾或廢料的上部覆蓋一層土壤,但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植物生長的問題。此為還有一些人為的因素,一些綠化工人在栽培植物時,為了省力樹坑穴位挖掘較小或較淺,植物的根系沒有完全舒展開來,經常存在窩根現象,植物種植以后沒有設置專業管理人員對其進行及時施肥澆水,這些都是導致植物成活率低下的因素。即使植物幼苗得以存活,也因沒有及時的給予施肥料,也非常的瘦弱,抵抗能力差,極易發生病蟲害,由此也可能造成植物之間發生交叉感染。總之,城市園林建設中栽培的植物是工人依據城市規劃栽植的植物組的群體,如何提高植物賴以生存的土壤質量和提高植物栽培后的養護工作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植物苗培植質量參差不齊,不能達到同一規格效果
由于城市綠化施工單位在購進苗源的時候,大多不是從一個苗源基地選擇苗種,因此會出現植物的苗培質量參差不齊。栽培的苗木的質量和規格參差不齊,綠化后的效果也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更無法植物栽培后綠化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現在的城市建設中,尤其是小區建設,居民對植物栽培后達到良好的綠化效果要求時間短暫,但是建設施工單位為了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在購進苗木時選擇的規格較小,因此在栽植后綠化效果不能在短時間內顯現出來,不能滿足居民短時間內對綠化的要求。有的施工單位選購了規格較大的苗木,栽植后綠化效果立竿見影,但是大規格的植物,由于各種因素會導致在移植或栽培的過程中發生死亡,植株成活率不高,后期的養護困難,造成了苗木資源的和養護資金的浪費。近些年來雖然大規格樹木的移植已經非常普遍,但是移植費用居高不下,被大多數施工單位所拒絕。總之,到了植物栽培的黃金時期,他們就到處搶購苗木,造成苗木來源相對復雜,尤其是苗木資源相對缺乏時期,有的苗木購買商為了能夠采購到苗木,不顧其質量,只顧數量的搶購。這種情況下采購的苗木的質量就無法得到保證,有時也沒有充分考慮到苗木的適應性,導致與環境不符,更甚者是采購的苗木中有的感染蟲害,使病蟲害在苗木之間交叉感染。為此,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很有必要在本地建立苗木供應基地。
(三)植物生長與氣候、環境、海拔等自然條件有關
北方天氣干旱降水量小,適合城市園林建設所需的植物種類稀少。城市園林除了綠化環境和工人休息享受自然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其整體的表現效果。我國的北方地區,越是靠近高緯度的地區,降水量越少,適合該地區園林建設所需要的植物種類更加有限,城市園林建設因此容易造成綠化單一。即便是從其他區域移植其他物種,因不適應條件,成活率也比較低,還容易造成園林的整體效果不協調,不能達到居民要求的綠化效果。為此,園林建設中栽植的植物要多物種相互結合,城市的特有本色、歷史底蘊等也要在城市的建設和雕塑中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