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口園林?水口園林有什么特點?
中國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自然的生態規律,總結出了順應自然、符合自然變化規律的風水理論,并將風水理論運用到從選址到建造的整個人居環境的營建過程。
水口是風水學三綱(氣脈、明堂、水口)五常(龍要真、穴要好、砂要秀、水要抱、向要吉)的綱要之一,是“一方眾水所總出處也”(亦即兩山夾峙、左環右繞的水流出口)。
國人常常通過風水手法的運用以及長時間的苦心經營,將該地帶營建成為山石犬牙交錯、清流左環右繞、建筑各抱地勢、樹木郁郁蔥蔥的風景之地,形成了“水口園林”。
水口對擇地的獨特要求使水口園林與一般意義上的園林不同,為求得開天門、閉地戶的優秀風水環境,水口處理時須建筑橋臺、樓塔等物,增加水口的鎖鑰之勢。
最普遍的作法是以橋作關鎖,輔以樹、亭、塘;人文層次較高的地區則以文昌閣、奎星樓、文筆塔等高大建筑為主,輔以廟、亭、堤、橋、樹等。平原地區的水口則常在水中央立洲(稱為“羅星洲”)或作土墩,并在洲或墩上建廟或閣,如浙江烏青鎮的分水墩上即建有閣。
因此水口園林具有如下特點:
以水口關鎖纏繞、變化多端的真山真水為基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質樸、山水天然。如歙縣唐模村的徽州水口園林“檀干園”、棠樾的“西疇”以及黟縣宏村的“南湖”。
水口園林的營造方法常用“掩、靜”, “掩”即用山石、樹木、建筑、堤橋等掩蔽水口、水源,產生深藏不露、不盡盡之的感覺。風水認為“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關閉,去口宜關閉緊密,最怕直去無收”(葉泰《地理大成〃山法全書》),“不見水去謂之地戶閉”、“戶閉則財用不竭”(《人地眼圖說》卷七“水口”)。“靜”即水體以靜賞為主,即使是溪流也僅清漪微漣。
水口的建造關注空間尺度關系,追求山水相依、剛柔相濟、天人合一的均衡和諧的效果,使水口景觀要素(橋、樹、亭、塘等)在空間序列中能較好地獲得回轉曲折、顧盼有情的蜿蜒的動態美感。
水口的橋梁建造是改善人居環境交通狀況的重要手段,它的擇址在可以形成關鎖之處,而關鎖之處也往往是河流最小跨度的地方,在此修建橋梁實際上是最經濟實用的選擇。
所以水口園林不僅有環境美學價值,更深切的反應了中國人居環境營建的科學、實用的價值觀。
水口園林也反映了古代先民“逐水而居”的擇居理念,是我國古典園林的一種獨特形式,也是我國古代關于人居環境建造科學、藝術與哲學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