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
大連與煙臺之間的距離,在地圖上看似乎很近,但路途卻遙遠:走高速開車要12小時;坐火車長達20小時;乘船最快也要6小時。所謂咫尺天涯,想來亦不過如此。
今年7月,有媒體報道將修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消息。根據即將上報國務院的初步方案,該跨海通道將連接大連、煙臺兩地,整條隧道全長123公里,初步設計為鐵路隧道。將采用電力系統牽引,運行時速可達220公里,屆時從大連到煙臺最多只需40分鐘――天塹從此變通途。
連日來,煙大海底隧道未建先“紅”:不僅因其建成后將成為世界跨海隧道長度之最;而且還在于其建成后,將徹底打破以往渤海南北兩岸的客貨交流和經濟來往的交通瓶頸,大大緩解兩地間日漸膨脹的運輸需求壓力,加速南北交通乃至經濟的發展。
或許,對煙大兩地的普通市民而言,最好奇的,恐怕還是未來的煙大海底隧道到底是何模樣?
盡管目前,這還僅僅是停留在紙面上的藍圖,但縱觀國內國際,早有多地已建成海底隧道并成功運營。比如與大連隔海相望的青島,早在2011年就建成了國內最長的海底公路隧道――膠州灣海底隧道。
在過去一周的時間里,經輾轉北京、青島、大連三地:親耳聆聽渤海海峽跨海通道規劃者對未來的設想,親身探訪已建成的膠州灣海底隧道,再將一路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以饗讀者,希望能以管窺豹,揭開未來可能實現的煙大海底隧道神秘面紗的一角。
煙大海底隧道基本資料
隧道全長:123公里
總投資:2600億元人民幣
預計收入:每年200億元
修建方式:海底深埋法
使用壽命:120年左右
動工:預計3年后
建成:預計6-10年后
運行方式:火車運行時速:220公里。
通行時長:40分鐘。
渤海海峽海底隧道優勢
◎地域優勢
工程地質條件較好震級較低區域穩定性好最大海水壓力較低
◎設計優勢
1.采用全隧道方式成本較低,壽命更長,不破壞原有水道,不破壞周圍生態環境,不受天氣影響。
2.采用全鐵路線路解決了通風難問題,與公路相比運營費用少。
海底隧道挖掘方式
煙大將采用開敞式TBM法+鉆爆法
1.鉆爆法:用炸藥將巖石打碎。
2.盾構法:首先在海峽(江河)兩岸開掘隧道洞口,然后用“盾式掘進機”在水下深層挖掘。
3.掘進機法:主要應用隧道掘進機(TBM),特別是開敞式TBM,軟、硬巖地層都適用。
4.沉埋管段法:在海岸邊的干塢里或在大型船臺上將隧道管節預制好,再浮拖至設計位置沉放對接,而后溝通成隧。
海底隧道施工過程
從兩岸向中間掘進
1.首先根據地質條件確定不同的挖掘方法。
2.之后進行超前地質鉆探,經常保持掘進工作面前方有20米的已探查地層;
3.在主道挖掘過程中防水尤顯重要,當地下水壓太大時,必須進行局部降水;4.及時進行支護,控制圍巖的變形與松弛;
5.出渣運輸采用大容量電力機車牽引,也可采用皮帶機輸出;
6.對隧道壁進行襯砌,由于少量含鹽水的滲透會造成鋼筋銹蝕,可采用具有較低離子擴散系數的高質量混凝土及環氧涂層對鋼筋進行預先保護;
7.在隧道即將貫通的最后100米打水平導向鉆孔,以便最后調直隧道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