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水地帶棲息地重建技術
在水體生態安全的基礎上,恢復河道總體生物棲息功能是河流進一步的發展需要,一條生物共生、魚蝦鳥類豐富的河道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義。通過研究與實踐,我們總結出一系列恢復河流生物棲息地的策略,包括:1)柔化岸線;2)培育濕地;3)建設生態邊溝;4)局部設置生物繁衍區;5)配置生物取食生活區。
1、柔化岸線,以階梯臺階、石籠、種植駁岸等方式建設駁岸
盡可能地柔化岸線是濱水生態建設中公認的有效策略,通過梯級臺階、石籠、種植駁岸等形式柔化駁岸的技術也越來越成熟。
2、設置集中與分散型濱水濕地,培育生境
在柔化駁岸的基礎上,有目的地規劃出集中與分散型濕地,可以很好地起到凈化雨污、培育生境以及創造生態景觀的作用。
3、建設生態邊溝,截留并凈化建筑與道路雨污
對水體的污染主要來自人為活動產生的雨污在未經有效凈化與處理前排入水體,致使水體環境破壞。在主要的雨污產生區、主干道旁設置生態邊溝已越來越被認同。利用生態邊溝調蓄暴雨、凈化污染,同時培育生物棲息地環境。
4、局部創造以片林和生態池塘為代表的生物棲息地,力爭促進蜻蜓與螢火蟲等生物棲居
片林和生態池塘是生物多樣性培育最主要的兩種景觀形態,局部創造50~100米見方的片林,對總體生物棲息的幫助非常明顯,生態池塘對大多數兩棲生物,如蜻蜓、蝴蝶、螢火蟲的生命歷程都是必備的。
5、植物種植設計要兼顧鳥類與昆蟲的棲居和取食要求,做到適宜生物棲居
植物設計對生物多樣性的增長也是非常重要的。蜜源植物和鳥類喜棲居、喜食植物對生物多樣性的培育是非常有價值的,因此在種植設計中,事先規劃設計好合適的品種,對生物多樣性的繁榮會有很大幫助。
大潘森林公園景觀設計案例展示
咸水河北岸綠地景觀設計案例展示
北京大石河景觀設計案例展示
北京通惠河景觀設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