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街北順城街13號四合院改造——朱育帆教授設計
字號:T|T
2016-11-16 08:36:13文章來源:網絡責任編輯:清馨園林點擊:
北京市復興門金融街與二環路之間城市綠帶的一端,坐落著一組古代建筑院落,樓宇行空,椒墻周匝,在金融街鱗次櫛比的現代城市商務空間和交通要鬧之中顯得很是特別,它的前身就是北京頗有名氣的道觀“呂祖宮”(圖1)。 經歷了歷史的滄桑變遷,原先完整的建筑群如今只留下了南北兩個院落,而這兩個院落又被劃分給兩家不同的單位,門牌號也就成為北順城街13號和15號;其中15號為南院,是“呂祖宮”道觀的正院,屬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而北院即13號院,場地面積約335m2,曾經變換過多個不同的行政單位,由于缺乏管理,幾近荒廢。 2001年9月筆者受業主的委托,全面負責13號院的更新設計。業主的初衷是希望在保持庭院原有建筑格局、文化氣質和構造特性的前提下,將13號院改造成為適用于地產商、銀行家、建筑師和風景園林師等具有一定文化層面的特殊群體舉辦沙龍聚會的服務性場所。
更新工程于2002年5月基本建成,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屬性決定了它的改建成為一次具有特殊意義的四合院更新的設計實踐。
1 場地分析
從業主提供的民國時期的地契圖可以看出,呂祖宮的規模并不大,是北京老城眾多供拜呂祖的道觀中較小的一座,坐西朝東,主門東向,西置火神主殿,北有文昌殿,南為呂祖閣,火神殿殿后設娘娘殿。目前呂祖宮的主體部分除娘娘殿之外都被完整地保留下來,均為清代遺構。 文昌殿北設一進院落,即為改造的“小院”(改建后多直呼“小院”,后文沿用此名),但過去較現在要長,原因是金融街改造拆遷時沿火神殿西墻南北一線將呂祖宮以西的部分截掉了。在呂祖宮沒落之后,“小院”曾做過奶站、加工車間、民居等,房屋年久失修,瓦殘雨漏,垃圾遍地,破敗不堪,是典型的北京大雜院殘局(圖2)。
1.1 庭院空間界面
(1)東面 鐵皮平開板門一道,是院子惟一的入口,門北有雜院添加的平頂房一間。
(2)南面 文昌殿硬山三開間,明間出懸山抱廈,殿身筒瓦屋面,北山墻墀頭戧檐、盤頭、荷葉墩、排山脊花盤子磚雕存留完好,裝飾性強。明間后檐墻為老檐出作,次間下堿以上原為窗體,后砌機磚封堵。 殿西現存東西向連廊四開間,廊頂以黏土平瓦和油氈覆蓋,東兩間屬“小院”,廊頭十字脊塌陷,但尚可辨認,小木作為后改建,不按舊式;西兩間為呂祖宮所用,北墻下堿以上木板封罩。
(3)西面 磚墻西有石棉瓦頂臨時工棚,為原雜院的廚房。值得一提的是墻根有一棵老棗樹,胸徑60cm,高7m余,應是百年老樹,果為葫蘆形,足見其靈性。
(4)北面 由兩座并排的硬山房及其所夾空間組成,硬山房均為七檁小式,前后廊,合瓦屋面,卷棚頂,檁墊枋構造不在法式,望板層以草席替代,其等級規格明顯低于主殿,據文物部門鑒定為明構,七檁前后廊說明應是原來道士的主要住所。 西硬山房為兩開間,是原來五開間硬山大房的遺存,內檐裝修梢間施欄桿罩,荷葉花瓶、尋杖扶手存留完整。 西房留用前廊,東房則封廊,夾間之南與東已被墻體封堵,為西房所用。值得注意的是硬山墻廊門桶子用半圓券,屬一種趣變,由此也可以推斷過去兩座硬山房之間是由廊道串聯的。 無論東房西房,門窗已皆非舊式,概施紅漆,除檐柱層面構架之外,均為素漆。
1.2 空間格局信息的讀取
(1)作為整體的功能空間,“小院”有兩個明顯的弊病,一是南北建筑功能空間明顯脫節,二是外部空間缺乏有序的組織。
(2)“小院”地勢較呂祖宮低,東門入口標高比北房室內地坪高出30cm左右,庭院十分容易積水,曾做過廠房和奶站的“小院”采用的是最為功能化的解決方案,即取消作為室內外豎向過渡的建筑臺明,將庭院的地坪抬高至與北房室內地坪相平,入口采用坡道與庭院直接相連,形成整塊水泥板地面,同時通過兩處篦子向院外排水,這種功能化的簡單處理使庭院空間變得索然無味。
(3)地契圖顯示原院落中央設一南北向連廊,今已不存,但通過文昌殿西連廊塌陷的屋頂與北部兩硬山房夾間相對,仍可確認地契圖的可靠性。
(4)“小院”北墻與其南硬山房之間還存有進深1.8m、東西連通的狹長空間。這個空間的存在為庭院空間層次的拓展創造了有利條件①。 可以認為,“小院”并非典型的北京傳統四合院空間格局,這種殘局的形成與道觀的原有格局有關,但更多的是特定經濟條件下為適應過多不適用的功能所造成的。
2 更新原則與目標
2.1 與呂祖宮建筑群的“和諧”相處是更新設計創作 最為核心的原則 “小院”歷史上曾經作為呂祖宮的一部分,現在地權所有者不同,使用功能也變化迥異,但從總體上講,無論建筑設計還是庭院設計,“小院”的更新設計應使其成為呂祖宮建筑群整體和諧的一部分,而不是敏感城市地段中宣揚自我的變異體,這是一切設計行為的原點。
2.2 保護并合理利用原有古代建筑 “小院”中的古代建筑為居住建筑,形制不高,不屬于文物保護的范圍,加之年久失修,狀況已岌岌可危,但它們的存在驗證著呂祖宮的歷史格局,對待這些蘊含深厚歷史信息的老建筑,首先是保護,其次是開發和合理利用。
2.3 營造新文人園林的場所精神 任何景觀環境設計都是場地制約與設計師趣向的結合,“小院”更新設計的目標就是實驗和探索新文人園林的一種設計方式,這種園林類型在繼承傳統文人園儒雅風格的基礎上,可以適應城市新的生活方式,同時具備現代、簡約和質樸的時代氣質。
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北京五環清馨園林綠化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