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園林綠化行業十大熱點
回顧2015,我國花木產業,歷經市場動蕩、資金調整等一系列轉型陣痛,但也迎來了全面發展的大好時機。這一年,無論是從國家政策、國際環境,還是從社會融資、行業轉型來看,發展態勢都相對樂觀。為此,小編特選出2015園林綠化行業十大新聞、行業八大活動,以作梳理總結。
一、生態文明建設首度寫入五年計劃
10月26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備受關注。“十三五”時期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其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是首度寫入五年規劃。
環保部規劃財務司司長趙華林介紹,在大氣、水、土壤三個“十條”以及PPP等新模式的推進下,我國“十三五”環保市場潛力巨大,總的社會投資有望達到17萬億元。國家政策將拉動環保產業的主力馬車,中國未來需要每年2萬億元以上(3%的GDP)的綠色投資。
但是,目前政府年度預算只能拿出3000億元左右投入到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領域,綠化貸的出現則能為之為融資方和外界搭建一條安全的橋梁。人民銀行正在聯手環保部推進綠色金融體系建設。
二、海綿城市建設啟動 開啟萬億空間
海綿城市建設是緩解城市“逢雨必澇”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國城市化發展和環境整治的重要一步。今年10月份,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創新建設運營機制,加大政府投入,并完善融資支持。
《意見》,明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之后,中國海綿城市產業聯盟正式成立,海綿城市有了一站式的服務平臺。
三、全國超250城將建“智慧城市”規模近萬億
智慧城市就像是來自未來的迷人光影。在這之中,來自環境、交通、醫療、教育、工商業、公共管理、行政辦公等各行各業的數據,將通過各種基礎設施上的智能儀表連接起來,使城市所有的資源相互連接,通過偵測、分析和整合,滿足政府、企業和市民的決策需求,降低城市能耗成本、提高效率,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打造更加適合居住和投資的大環境。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95% 的副省級以上城市、76% 的地級以上城市,總計約250多個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總計劃投資規模近萬億元。
四、PPP模式促使苗木行業發展更加務實
PPP則為英語“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首字母縮寫,也稱3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國內排名前幾十名的大型園林企業,如東方園林、棕櫚園林、普邦園林、嶺南園林等,每年承建上千億元的市政和房地產綠化工程。在施工建設中,他們通過苗木經紀人,從成千上萬的種植農戶手中采購大量的綠化苗用于園林建設,對工程苗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五、園林綠化概念股“借東風”起航
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十三五”規劃中,有關環保概念的美麗中國板塊與兩市走勢類似,實現“V形”大逆轉。生態文明建設囊括供水安全及污水治理、PPP模式項目等多個市場關注焦點,未來有望持續推進,水、監測、PPP等相關標的受益最為明顯。
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是新時期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發展綠色建材及綠色建筑對生態文明建設有著現實需求,是解決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的重要手段。
六、園林苗木企業頻頻掛牌新三板
除了“名品彩葉”、“紅楓種苗”等以苗木種植銷售為主業的公司開始在新三板掛牌,今年更迎來了園林設計施工企業新三板掛牌的高潮。截至目前,新三板“園林”、“生態”類企業掛牌已超60家。
七、園林股紛紛布局水生態治理
目前我國水環境的形勢非常嚴峻,水生態的保護與修復迫在眉睫,包括水生態規劃、底泥處置、水利設施改造、兩岸園林濕地生態景觀等多個層面。業內人士指出,從園林景觀“升級”到水生態建設,主要是由于兩項業務的關聯度較大,是一種產業的遞進關系。此外,“水十條”的出臺也會利好園林公司開展水生態治理等新業務。
在各項政策推進下,上市公司紛紛投身水生態治理領域,其中東方園林、鐵漢生態等均已進軍水生態治理。盡管園林類公司前三季度的業績增速較中報下滑,但生態類業務正成為不少公司未來的經營重點。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生態治理面臨巨大的市場空間,但資金投入仍是一大挑戰,亟待通過生態金融創新破解資金難題。
“要治理好水、大氣和土壤污染三大問題,至少需要萬億元的規模投資,這對于園林行業來說也是很好的轉型機遇。”一位研究生態治理的專家表示。
八、花木產業開啟“互聯網思維”發展時代
2015 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我國“互聯網+”融合發展的11個重點領域。這些領域事關經濟發展全局,也是互聯網能夠發揮關鍵作用、融合大方向清晰、指導性非常明確的領域。此外,全球互聯網行業一年一度的“烏鎮時間”再次開啟。
當“互聯網+”成為時下各個行業關注的熱點時,“綠色化”也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任務?;ɑ苊缒咀鳛橐粋€較傳統的行業,現如今也搭上了“互聯網+”的東風,通過技術手段,將買方賣方直接對接,傳統農業也借助電商走出一條轉型升級實踐之路。
九、所有國有林場將全部停天然林商業采伐
開展國有林場改革,對生態保護、林業建設、林場發展和職工就業增收都具有重要意義。據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日前透露,到2020年,我國將科學實現天然林保護在全國的全覆蓋,基本建成比較完備的天然林保護制度體系。
據介紹,我國將按照“三步走”的工作部署,有序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去年開始,龍江森工和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停止了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今年吉林森工、長白山森工和內蒙古大興安嶺森工集團以及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100個國有林場和京津冀地區,停止了天然林商業性采伐。2016年要停止全國所有國有林場天然林的商業性采伐。從2017年開始,通過協議逐步停止全國集體所有的天然林商業性采伐。
十、中花協停止“中國花木之鄉”認定工作
中國花卉協會9月22日向各省(區、市)花卉協會發出通知,停止“中國花木之鄉”的認定工作,已提交的申報不再進行評審認定。
國家林業局和中國花卉協會2000年7月首次評選命名了云南省呈貢縣斗南鄉、江蘇省武進市夏溪鎮等40個“中國花木之鄉”和北京市豐臺區花鄉(中國晚香玉之鄉)等19個專業類花木之鄉。2007年,該項評選交由中國花卉協會負責后,于2011年評選命名了江蘇省東海縣等8個“中國花木之鄉”和1個專業類花木之鄉。2014年,各省花卉協會和相關機構又組織推薦了18個縣(區、市)申報認定材料。
京津冀古樹名木保護研究中心成立
成都綠化新政策:大力推廣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