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市綠皮書: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6)
《生態城市綠皮書: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綠皮書)指出,調查研究的中國28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2014年“很健康”等級的城市達到15個,占比5.28%,比上年增加1.41個百分點。在這15個城市中,珠海位居第一。
當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甘肅省城市發展研究院、蘭州城市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綠皮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該書自2012年起已連續出版5年。在今年第七屆優秀皮書評獎中,綠皮書又一次獲得“優秀皮書二等獎”,并被列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學術出版項目。
綠皮書依據“生態城市健康指數(ECHI)評價指標體系(2015)”,對中國284個城市2014年的生態建設效果進行了評價和綜合排名分析,將全國城市劃分為很健康、健康、亞健康、不健康、很不健康五種類型。
綠皮書指出,中國生態城市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統計數據印證了中國所堅持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的正確性和政策設計的科學性。
就城市健康等級而言,“健康”及以上等級的城市所占比例達到79.22%,比上年增加12.67個百分點;“亞健康”、“不健康”城市占比分別比上年下降10.56個百分點和2.11個百分點。
綠皮書同時指出,即便是健康指數排名前10位的城市也普遍存在“短板”,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社會三項指標中總有一至兩項排位明顯靠后,需要統籌兼顧。例如綜合排名第8位的廣州市,生態環境僅排在第18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