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在2016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中的應用
園區周邊道路雨水經過透水鋪裝、植草溝、下凹綠地過濾后進入場地;于城市水系接口處設計生態浮島和人工濕地凈化水質。園區內根據場地現狀進行改造,采用碎石鋪裝、透水混凝鋪裝、嵌草磚、透水瀝青鋪裝等透水鋪裝,將雨水下滲、雨水凈化、雨水傳輸進行一體設計,合理布置雨水花園、生態草溝、旱溪、生態駁岸等景觀型LID措施。
在國內展園建設中,設計結合世園會水系連通需求,通過改造現狀洼地,突破傳統的“以排為主”的雨水管理理念,發揮場地“綠色”基礎設施能力,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形成合理的景觀格局和良好生態本底。
在山水格局營造中,結合粉煤灰山與垃圾山的改造,通過模仿自然界的山泉跌水,對山體徑流進行促滲減排,進而削減徑流負荷及可能發生的次生污染,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山體內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在生態科教園的雨水花園中,融合了生態植草溝、下凹式綠地、綠色屋頂、地下蓄滲等一系列典型的LID設施。雨水花園里的透水磚實景演示,簡潔地說明了作為現代城市建設中一種重要的生態措施——透水鋪裝的材料、優點和適用場所。生態植草溝也在園中的演示設施中進行展示,生動直觀地向大眾科普全新的生態理念。雨水花園旁邊的科普展臺,從滲、滯、蓄、凈、用、排六個方面全方位科普“海綿城市”理念。
透水鋪裝在世園會普遍應用,包括透水磚、透水水泥、透水混凝土、水瀝青混凝土、嵌草磚、鵝卵石、碎石鋪裝等。常結合植草溝、下凹綠地,起到促進雨水下滲和收集的作用。
世園會局部采用海綿城市生態傳輸設計。包括旱溪、礫石溝、卵石溝、PE生態溝、植草溝等多種形式,將雨水下滲、傳輸和凈化功能融為一體,滿足雨季排澇和減少SS懸浮物進入湖體。其中,旱溪是景觀型傳輸設施,通過模仿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結合卵石、景石和植物配置,有水和無水時效果各具特色,是低成本和低維護的生態景觀。
為了保證水質,設計通過水系連通、生態護岸、曝氣增氧、生態浮島等一系列措施,讓南湖水體局部凈化,并形成自循環,保證景觀水質。其中,生態護岸主要包括石塊護岸、石籠護岸、木樁護岸等形式。有利于雨水、生物等介質傳輸,改善水質,提高生態平衡能力;柳木樁生物學固岸技術在大小南湖中大面積應用,能夠很好地結合湖體岸線變化,展現自然景觀風貌。生態石籠護岸是鋼絲鐵籠和碎石或卵石組拼,有擋土、雨水過濾、水體保濕、雨水存儲等功能,主要應用于世園會大南湖區域廣場與水體駁岸處,利用原有地形的較大高差結合植物花藝營建,形成了良好的臺地景觀。園區內還采用了碎石樹池、卵石樹池、格柵樹池、擋板樹池等生態樹池。對提高樹池蓄水能力、改善樹池種植土孔隙率、雨水過濾下滲起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