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態理念的園林景觀設計
以人為本,以可持續發展為準則的生態規劃設計成為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而生態園林又將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西蒙茲說:“景觀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共處。”久居高樓如林、車聲嘈雜、空氣污染的城市之后,人們又企盼著親近自然和返回自然,于是返樸歸真成為時尚。
隨著席卷全球的生態主義浪潮,人們不得不站在科學的視角上重新審視園林景觀行業,設計師們也開始將自己的使命與整個地球生態系統聯系起來。設計已不再停留在花園設計的狹小天地或是圖紙上的空談,而開始介入更為廣泛的園林景觀設計領域。對場地生態發展過程的尊重、對物質能源的循環利用、對場地自我維持和可持續處理技術的倡導,具體到每個設計,都體現了濃厚的生態理念。在設計中對生態的追求已經與對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時甚至超越后兩者,占據首要位置。生態主義已成為景觀設計師內在和本質的考慮,其創造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景觀。
1.生態規劃設計理論的應用現狀
各類生態學,包括植物生態學、水文生態學、環境生態學、污染生態學、森林生態學、城市生態學等,都在景觀設計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生態學中的整體論、系統論和協調機制更是指導景觀設計的根本理論。隨著生態學的發展,景觀生態學理論逐漸完善并且對大范圍景觀規劃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景觀設計中,景觀設計師應注重將生態科學技術和景觀美學原則相結合,創造出完美的景觀作品。
盡管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生態思想已經被融入到規劃構架中。但是,由于以能量流和物質流為研究對象的生態學和以空間結構為研究對象的景觀規劃之間缺乏連接的共同點,直接把生態學應用到景觀規劃具有很大困難。80年代以來,以研究景觀要素(生態系統)之間相互關聯及景觀整體結構、功能和變化為主的景觀生態學則彌補了生態學的這一缺陷,從而得以迅速發展起來。
園林景觀生態學專注于土地或景觀,利用空間和生態系統在一定的范圍內達到特定的美學效果。另外,景觀生態學是在完整的格局內操作,并且在不需要完全了解外部細節的情況下理解整體或所有系統。這種整體和跨領域的研究方式克服了傳統上郊區和都市景觀的差異性,提供了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澳德姆(Eugeneodum)的“分室模型”提出了土地利用分類系統。哈貝(Haber)在此基礎上將景觀生態學思想應用于景觀規劃設計,并在 1986年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景觀生態規劃方法。
2.生態規劃設計理念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
2.1生態設計的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具有科學、藝術和社會三個方面要素構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不同的景觀設計師和景觀作品對三個方面有不同的側重,因而指導思想和表現形式不盡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設計就存在缺陷。如果從這點來理解,生態設計思想作為景觀設計中科學原則的重要部分,應當貫穿設計過程的始終。
景觀設計師的任務和責任已轉變為幫助人類合理的進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為人類創造戶外活動空間,所有的景觀設計都必須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之上,生態設計應是景觀設計中的一個普遍原則。在設計過程中,不應當將人與自然對立起來,應將人看作自然系統中的一個因子,生態設計意味著人為過程與生態過程相協調,遵循生命的規律,對環境的破壞達到最小。但是這個最小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所以生態設計應當是在現有的知識和技術條件下朝這個方向的努力。
2.2生態設計思想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
作為生態景觀設計,不應單純地把重點放在設計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結合”上面,這其中包含著人類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關系的意思。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他尋求的不應是武斷的硬性的設計,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潛力,當然這還必須要根據自然本身的限制條件來設計。例如,設計中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減少生產、加工、運輸材料而消耗的能源,減少施工中的廢棄物,并且保留當地傳統的一些文化特點。
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師在設計中遵循生態的原則,這些原則表現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體到每個設計,可能只體現了一個或幾個方面。通常,只要一個設計或多或少地應用于這些原則,都有可能被稱作“生態設計”。充分利用場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設施,賦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減少水資源消耗是生態原則的重要體現。一些景觀設計項目,能夠通過雨水利用,解決大部分的景觀用水,有的甚至能夠完全自給自足,從而實現對城市潔凈水資源的零消耗。在這些設計中,回收的雨水不僅用于水景的營造、綠地的灌溉,還用作周邊建筑的內部清潔。或者利用自然凈化的機理設計各種人工濕地,水的流動、水生植物的生長都與水質的凈化相關聯,使景觀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態的原則之中。
2.3人類與園林景觀生態系統之間的生態關系
盡管從外在表象來看,大多數的景觀或多或少地體現了綠色,但綠色的不一定是生態的,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景觀,并不是生態意義上的“綠色”的。設計中應該多運用鄉土植物,尊重場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自然有它的演變和更新的規律,從生態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一些設計師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在設計中或者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個框架,為自然再生過程提供條件,這也是發揮自然系統能動性的一種體現。從大的尺度來看,一片森林作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一片水域作為一個水域生態系統,一片濕地作為一個濕地生態系統;從小的尺度上看,景觀內的一個池塘、一小片樹林、一條溪流同樣可以被視為生態系統。在對某一尺度上的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所要考慮和實現的目標,是運用生態學原理使各個生態系統內部的結構與物質和能量流盡可能達到動態平衡,同時與相鄰生態系統保持有機的聯系。任何尺度意義上的景觀,特別是城市景觀系統,與其關系最緊密的是人類自身。
人類的活動和影響自始至終全方位的貫穿于整個景觀系統。無論是在時間和物質空間上,還是在精神空間上,均對不同尺度的景觀系統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某市風景區土地整體規劃布局,首先保護景源地、生態林地和歷史遺跡,同時調整土地資源結構,建立適合風景區的土地類型體系與模式,并且突出風景區的特點,逐步把具有游賞價值的土地資源化為風景游賞用地,沿濱河路形成統一的風格,拆除或搬遷不符合要求的建筑,結合風景點改造林地、園地作為風景游賞用地。利用山谷地形,作為野外露營用地。居民社會用地盡可能集中發展,避免土地浪費占用風景游賞用地。
生態園林強調植物的健康生長是發揮生態效益的前提,主張運用植物相生廂克、生態原理營造園林植物群落,強調植物群落功能和景觀的統一性,從而形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植物群落,最大程度地實現生物多樣性。風景區的種植規劃劃分為古建園林景觀區、生態保護林景觀區、山體彩化色葉林景觀區、風景林景觀區四個植物特色分區。通過植物群落整體季相、小塊面的節奏變化、色彩變化,產生引人入勝的景觀效果。在生態效益的基礎上更要有較高的游賞價值。
3.小結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是溝通人與自然的具體途徑和手段。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創造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生存環境,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景觀的首要任務。受此影響的生態學景觀設計思想當是未來的景觀設計的主導思想。隨著行業的發展,生態設計的理念將不斷地被補充進新的內容。
·完美別墅庭院設計的必備要素
·如何將現代藝術設計理念應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
·如何將生態理念應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