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性對景觀設計的重要性
對設計而言整體性重要可能主要來自于我們的感知特點,但是未必是真理。
整體感,是保證視覺有效傳達的一種方式。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當視覺元素過于多樣復雜時視覺能傳達的信息就極為有限了。可能由于太稀松平常,大家沒有注意到我們的視覺也是有邏輯的:我們會先看到那些重要的事物,后看到邊枝末節。我們對顏色有著本能的反應,冷色令人平靜,暖色令人躁動。我們對圖形也有著直觀的感覺,直線會給我們直接干練的感覺,曲線則是更柔和的等等。我們的視覺習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我們看總平,重要的視覺行走通廊會用直接的直線軸線來設計,妖嬈的曲線肯定是要人緩步觀賞。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從設計中讀出的功能。我們做設計,很大程度上是個服務行業。我們做出的圖紙是需要傳達信息的,因此,整體感是保證讓人讀懂圖的一個前提。
從視覺理解的角度上說,整體的一致感能更好的傳達圖紙信息。那么對于設計而言,這是必要的嗎?我想可能未必。眾所周知,設計方法是典型的法無定則。至上而下,從整體到細節是一種設計手法。那么從小到大,自下而上未嘗不是一種設計手法。中國因為土地制度原因,常常允許設計師自上而下的進行設計,而面對私有制更為盛行的西方國家,Bottom-Up成為一種不再少見的設計手法。經由民眾自發參與的設計行為自然而然的產生紛亂的平面,整體感也不再強烈,帶來的是更為人性化與高參與度的設計過程以及更為活躍的空間氛圍。除了Bottom-Up這種設計方法帶來的混亂感,我知道還有一種設計方法會帶來混亂感--從藝術品中獲得靈感。其實這是一種常見的設計手法,并且很多作品整體感都很強。但是,當我們去看Garrett Eckbo的作品時,整體觀感就是凌亂雜碎的,其原因是他設計靈感是康定斯基。
最后,我想說國內教育可能對景觀設計比較規范化一些,缺乏了一些前衛的思考跟索。本科時老師說植物設計要四季變化,說公園設計要形成曲徑通幽.但是回過頭想想很多所謂的設計原則并沒有很大的普適性,不能說服我自己。倒是到了荷蘭做設計時,老師從來沒說過什么原則。倒是研究,邏輯,故事這些更為核心的要求卻被常常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