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低影響開發技術:重要的雨水收集利用生態技術
什么是LID低影響開發技術?
LID低影響開發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末發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處理技術,旨在通過分散的,小規模的源頭控制來達到對暴雨所產生的徑流和污染的控制,使開發地區盡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環,是一種重要的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態技術。
LID處理技術是以滯留為主,雨水處置與水土流失、生態保護及徑流污染相結合,是雨水外排量盡量減少,就地消納或集蓄利用。
關鍵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凈化、就近利用或回補地下水。低影響開發技術主要包含: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綠色屋頂、雨水滲透系統及蓄水池貯存。
1、綠色屋頂指有植被層、媒介、土壤及人造水層等構成,主要以降低城市暴雨徑流污染、減輕熱島效應、美化環境和調節建筑物溫度為目標,同時可作為雨水貯存的預處理措施。
2、下凹式綠地指地勢低洼的綠地。利用周圍徑流入滲凹處綠地,減少排水,涵養水分。設計下凹式綠地應盡量調整合理的綠地、路面、雨水口三者之間的高程關系,是綠地高程低于路面高程,綠地內設有雨水口,而雨水口低于路面高程而高于綠地高程。下凹式綠地增大了雨水在土壤中的入滲量、減少城市洪澇、節約了綠地的灌溉用水,同時減少了河湖的水質污染及淤積量,提高了綠地的土壤肥力。
3、雨水花園指通過低洼地區種植灌木、花草等植物,利用土壤與植物的過濾來凈化雨水,還可以將雨水滯留,然后緩慢深入土壤,降低雨水徑流量。
4、雨水滲透設施指雨水分散并被滲透到地下的人工設施,該設施能明顯涵養地下水,抑制暴雨徑流,同時不會污染地下水,是一種有效的雨水控制技術。雨水滲透技術分為分散滲透與集中回灌兩種。
5、貯留利用技術主要是通過屋面蓄水池、地面蓄水池、地下蓄水池等設施收集、儲存雨水,經過處理后利用雨水,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
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對于節約用水、蓄洪排澇、修復城市水環境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解決城市用水緊張、推動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低影響開發技術相比于傳統的雨水收集利用,能夠更充分地體現綠色建筑的生態性、可持續性、低能耗和低投資等理念,在雨水收集利用系統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合理利用低影響開發技術能實現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的整體優化,但是國內低影響開發應用技術還不成熟,需要在雨水控制利用方面得到更加積極的研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