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園林之母: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歷程
秦漢時期是中國古代園林的生成時期,園林營造迎來了飛躍性發展。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為了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不僅建造規模宏大的宮殿、陵墓,還大興苑囿,在渭水之南興修上林苑。先秦時期的神仙方術思想此時依然盛極一時,方士大肆宣揚渤海之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這種帶有神秘氣息的幻想對當時園林的營造產生了重要影響,形成了“三山一池”的園林布局風格,增強了園林文化的藝術表現力。
西漢時期,園林開始向官宦私家發展,出現了私人園林。這是不同于帝王苑囿的另一種園林體系,它的主人是王公貴族、富商大賈。這類園林往往沖淡了崇尚仙山圣水的不老之思,擺脫了皇家園林濃厚的政治色彩與宗教情結,開始具有民間化、世俗化的特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自然山水園林形成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四分五裂,社會動蕩不安,人民顛沛流離。然而,這卻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發展空前活躍的時期。秦漢以來,以正統自居的儒家思想受到挑戰,文人墨客對它提出質疑,轉而研究老子、莊子以及周易,出現了盛極一時的玄學。恰逢此時,佛學也得到極大發展。魏晉人尤其是崇尚玄學的名士心靈得到洗滌,信仰“道本無為,道本自然”的思想,而山水自然就象征著“玄”、“無”、“道”。因此,魏晉人癡迷于山水自然,在山水中徜徉,達到山水自然、人體自然與心靈自然的天人合一。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古典園林,就是這樣一種體味道感悟道的文化方式。與秦漢時期相比,這一時期的中國園林發生一些重要變化。受到財力和空間的限制,規模逐漸變小,而且由于是政治避世的知識分子所建,具有相當的平俗性,向著純粹自然山水的審美方向發展,自然山水取代建筑成為園林的主體因素,強調自然、古樸、恬淡、曠達,這標志著士人園林的誕生。
明清時期,中國古典園林的建造達到了頂峰。不僅疊石、堆山、理水技藝高超,而且園林開始從自然山水式向寫意山水式轉變。目前,我們所看到的著名園林大多是這個時期的杰作。皇家園林集中在北方,以北京頤和園和承德避暑山莊為代表。私家園林集中在南方,蘇州和揚州的造園水平冠蓋華夏大地。清朝后期,為了躲避北方戰亂,豪商富賈南逃,在江浙一帶置地建園。這批文人喜好風雅,親自設計自己的園林,這個時期在造園的數量和質量上均達到一個高潮。自此,江南私家園林成了中國古典園林的代表,日益得到國內外游人的青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