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發展的戰略使得立體綠化成為必然趨勢
隨著國家的農村向城市化發展、建設新型農村,把我國建設成為高科技、最適宜居住的城市的戰略方針出臺。目前我國的現狀是,人多地少,大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就是,大城市的住房,只能是向著高出發展,高樓大廈成為必然,不管大家是否喜歡,這是沒有任何選擇余地的。
針對垂直綠化沒有進入建筑規范的問題,已經推行垂直綠化多年的廈門市在2010年1月便已經出臺了《垂直綠化規范》,屋頂、陽臺等垂直綠化便有規可循。
游學美國的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在自己的微博上貼出“垂直綠化”的哈佛樓,并表示:“立體綠化不僅美化環境,還減少熱島效應。問題是高層、超高層建筑如何有效立體綠化?也許,設立空中花園是未來城市高層趨勢。”
王石所言并非危言聳聽。未來建筑繼續向高空發展,垂直綠化作為補償性的綠化方式,必將成為必然。
即便如此,垂直綠化卻未能走上“風光大道”,建造成本和維護成本是制約垂直綠化推廣的最實際因素。在他們心目中,垂直綠化更似一個新生代的奢侈品,購買門檻高,使用成本也高,技術含量高,但是穩定性卻不夠高,再加上尚未大范圍推廣,大家對于呈現效果也心中存惑。不過在其中,我們也發現,并非所有的垂直綠化都高高在上,屋頂綠化和在建筑外立面培植綠色植物,是目前相對“效果更強,成本更低”的選擇,若能在此基礎上做些改良,就可使目前尚停留在概念啟蒙階段的垂直綠化,邁出新步伐。
垂直綠化應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
垂直綠化是什么?這個概念一直在發展。最初,垂直綠化泛指垂直方向上的綠化,后來陽臺綠化被納入其中。近十年來,垂直綠化的內涵被再度延展,科技含量被進一步提高。除了視覺觀感的改善之外,垂直綠化還可以通過樹葉的不同形態和整體布局過濾空氣中的有害灰塵,凈化空氣,改善城市的熱島效應,創造宜人的微環境,從而建設城市與自然的新型互動關系。
究竟垂直綠化如何實現?
將花盆擺在陽臺上,只要能夠有好的綠化效果,也是垂直綠化的一種,只不過是最基礎的一種。“如果還需要土培和垂直灌溉的,是相對比較低端的技術。”這通常會在距離墻體20-30厘米處,搭建供植物生長攀爬的架子,采用類似于花店花泥那樣的基座,并且通過布設的微控系統,定時定量把水分和養分給到位。由于植物在一起也會有競爭,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沉淀,才能夠形成穩定的生物鏈,也是一個獨立的微型生態系統。
被業界譽為垂直綠化鼻祖的著名法國植物藝術家帕特里克-勃朗(Patrick Blanc),同時也是一個微生態的研究者,他發明了種植系統,其中包括一個金屬框架、一個10毫米厚的聚氯乙烯層和聚酰胺毛氈。金屬框架是固定在墻上,也可以單獨使用,它起到固定和支撐植物墻體的作用,并和墻面之間形成一個空氣層。聚氯乙烯層鉚接到金屬框架上起到防水阻根的作用,聚酰胺毛氈固定在聚氯乙烯表面,植物的根系就在纖維里面吸收水分和養分。植物采用種子或扦插的種植方式,每平方米30至100株。通過墻體上方安裝的內管滴灌系統負責灌溉,毛氈可以幫助保持水分,這樣的“流動”系統可以防止蚊蟲滋生。
中國垂直綠化尚處于啟蒙階段
在使用方面,垂直綠化在國外已經并不鮮見,無論是在公共建筑、商用建筑還是民用住宅方面,都已經有不少實踐的案例。僅帕特里克-布克蘭主筆的垂直綠化項目,便已經遍布全球各地。他負責外墻面垂直綠化的巴黎凱布朗利博物館,從人行道到房頂天臺,整座建筑擁有150個不同種類的15000棵植物,墻壁完全隱藏在綠色植被下;他負責垂直綠化的泰國曼谷模范購物中心,6層樓的建筑從外墻面到內部電梯、扶手、欄桿,都覆蓋著熱帶雨林風情的蕨類、藤蔓、苔蘚等植物。目前正在建設中的米蘭垂直森林無疑是垂直綠化又一代表作品,兩座居住塔樓內容納1200棵樹木,相當于一公頃的森林。
“目前垂直綠化在中國處于啟蒙階段,連起步階段都算不上。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很多供應商都會來推薦他們的材料,給設計師做些培訓。但是垂直綠化方面的公司至今都還沒有來過。”很多設計師,目前對于垂直綠化沒有意識,就像一種新的建筑材料,更還談不上如何使用。優秀的垂直綠化系統需要專業的植物研究人員,對于整個生態系統的物種進行研究分析,不僅要求能夠和諧共生,還需要在冬天和春天形成不同的景象,有不同的呈現效果。
成本是制約垂直綠化的重要因素
建造成本和維護成本高企,是開發商不敢輕易選擇垂直綠化的重要原因。“以我們在重慶一個帶有微控系統的垂直綠化項目為例,英國公司的報價是一平方米1200美金,還只能使用國內的種子,這個價格已經高過玻璃幕墻等建筑材料,并且后續維護成本也要高出許多。”王鋒認為,尤其是維護成本的上升,會導致動態運營成本的增加,進而有可能使得這種原本就需要很長周期才能夠成熟的生態綠化系統半路夭折。
由于垂直綠化本身的建造成本和維護成本都比較高,我們國家的經濟水準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需求的爆發點。網友“無語南山”表示,去年曾參加過大連一個綠色建筑項目,后來一算經濟賬,最后還是勉強靠上國家綠色建筑指標了事。
“開發商希望創新,但是也擔心創新出來的東西效果不理想,性價比不高。”王鋒認為成本是制約開發商大面積采用垂直綠化的主要原因外,還表示技術和效果的不穩定,也是令開發商難以抉擇的因素。
垂直綠化或可從簡單做起
談及垂直綠化,不菲的費用和復雜的技術,常令建筑師和開發商望而卻步,與其這樣遙望高標準,不如從垂直綠化中最簡單易行的部分做起。
以更為寬泛的垂直綠化概念來看,屋頂綠化是其中投入產出效率較高的一種方式。有的人認為屋頂綠化“效果更強,成本更低”。或者,也可學習南海意庫,盡管尚處于“在建筑外立面培植綠色植物”的垂直綠化基礎階段,但是畢竟從這里邁開了垂直綠化的新步伐。
當然,新建物業如果能在有做垂直綠化的打算,產品設計的整個系統都將其考慮在內,除了垂直綠化的部分之外,還可通過雨水收集系統,將其改造成為灌溉用水。同時,在設置垂直綠化板塊時,將其安置在比較容易維護的地方,便于業主自己去維護,都可以節約后期維護成本。
針對垂直綠化沒有進入建筑規范的問題,已經推行垂直綠化多年的廈門市在2010年1月便已經出臺了《垂直綠化規范》,屋頂、陽臺等垂直綠化便有規可循。
大力推廣立體綠化 促進我國節能減排